已确诊106例!尚无预防疫苗

时间 • 2025-07-29 09:01:56
感染
病例
传播
接触

7月14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2023年6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


106例猴痘确诊病例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专家表示,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目前尚无可用于预防猴痘的疫苗,在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7月13日,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



主要通过这个传播!中疾控提示

有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



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是否会造成大范围的传播?



据中疾控通报,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


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性接触以外的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


三是大部分病例就诊时发现,少数病例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


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表示,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猴痘主要局限于男男性行为人群和通过性接触传播,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但也可能出现局部的聚集性疫情。


根据6月份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流调结果,除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370多人,其中仅有一个人因与确诊病例同床居住感染,所以提示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较低。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卢洪洲称,猴痘病毒由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因此在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亲密接触。目前报道的病例主要是通过性行为传播,尤其是男男性行为。但也不能排除其他传播方式,如呼吸道飞沫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传播。


猴痘病毒潜伏期为5-21天,会出现寒战、发热、头痛、嗜睡、乏力等症状。患者发病后1-3天出现皮疹,多见于面部和四肢,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皮疹结痂脱落后,轻则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重则留下瘢痕,可长达数年。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来源:中疾控官网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应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原则上应及时转运到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表示,病人的临床表现好转,病变部位结痂,经过评估可以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这个结痂部位自然脱落解除隔离治疗。对于一些病情较轻且具有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患者,经过临床和疾控机构的共同评估可以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的方式。居家隔离期间病人要单人单间居住,要避免与家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要对污染物进行消毒,尽量不要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的话,要穿上长衣长裤,戴上口罩,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场所,不要与其他人有皮肤黏膜的接触。


为何猴痘感染病例突然增多?



卢洪洲说,虽然全球范围内的猴痘病例目前已经降到较低水平,但今年亚太地区出现了猴痘病例的上升。因此,中国大陆近期猴痘病例突然增多,“主要是由于其他地区猴痘疫情的外溢传播和人员流动性的增加。”


南方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流行病学教授魏晟还认为,病例增多的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大家对其认识的提高和检测水平的提高,现在比以前更容易发现病例。


随着中国大陆猴痘感染病例逐渐增多,有大量网民评论认为,因对相关感染者的详细情况进行披露。这是否有助于猴痘疫情防控?


卢洪洲认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本土病例在短时间内还有进一步增加的可能,但即使病例规模扩大也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并逐渐下降,未来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风险很低。


卢洪洲认为没有必要对患者的信息进行披露。他说,猴痘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普通大众被感染的风险较小,公布患者的活动轨迹、区域等信息对于防控猴痘的收益较小。“且猴痘主要传播方式涉及个人生活隐私,因此不宜且无必要公布患者的信息。”


魏晟也认为,猴痘病毒主要是通过人和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传播的,传染性不像新冠病毒那样强。他强调,也不能将猴痘病毒定性为性传播疾病,“以避免污名化”。



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



据《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资料来源:《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年版)》


据一财梳理,目前可用于应对猴痘的疫苗有三种,分别是ACAM2000、MVA-BN以及LC16m8,这三种疫苗原本是为预防天花而被研发的,其中,MVA-BN和LC16已获批,可被用于猴痘病毒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


不过,这些猴痘疫苗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如暴露后人群或感染高风险人群等)。由于目前尚无基于大规模样本的猴痘疫苗效果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猴痘疫苗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和我国发布的《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2版)》均不建议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


国产猴痘疫苗开发正在加速


在猴痘病例逐渐增多的背景下,国产猴痘疫苗开发正在加速。



7月14日,中国生物公众号发布消息称,7月13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


目前全球已有111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猴痘病例,共报告8万多感染病例,其中146例死亡。中疾控建议疫区归国人员需注意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


2022年7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猴痘构成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2023年5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研判后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来源:中疾控官网、广东疾控、央广网、“中国生物”微信公众号、界面新闻、第一财经


SFC

本期编辑江佩佩

21君荐读

突然宣布罢工!63年首次!谈判破裂,行业全面停摆


央行罕见表态!存量房贷利率真的要降?


又一店将停止运营!零售巨头困境曝光,网友热议:定位不对“早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