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支持平台经济境内外上市融资 去年暂缓上市的企业是否重启IPO?
近日高层接连释放出平台经济向好政策信号,指出要支持平台经济、数字经济合法合规境内外上市融资。
企业
去年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像是悬在中概股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中概股的监管政策趋严,中概股退市风险增加;国内层面,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境外上市形成监管组合拳,数据安全、数据出境将成为重要监管方向,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中概股去年赴美上市明显放缓,港股四季度IPO节奏也降低,近期释放出支持平台企业境内外上市的信号,回应了前一段时间市场的重要关切,中概股趋势向好。
中概股赴港“双重上市”或成新选择?
其实去年以来,中国数字企业赴境外上市受多重政策影响明显放缓。
从国际环境来看,中美证券监管分歧加剧,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中概股造成冲击。去年底确定的法案实施细则要求
去年12月20日,德勤发布的《2021年中国内地及香港新股市场回顾及2022年前景展望》中指出,
今年3月初以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公布了7批“预摘牌”中概股名单,、、哔哩哔哩、网易、腾讯音乐、滴滴等在超100只中概股在列。
近期消息来看,双方就审计监管保持密切沟通。4月9日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的步伐不会变。
本周受政策消息利好影响,平台监管走向“常态化”,规范健康发展成为未来的主题,中概股看涨。摩根大通指出,正在重新审视短期和长期基本面前景,
此外,不少研究机构指出,
方正证券指出,
5月4日证监会官网消息,证监会召开专题会议,表示将稳步扩大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
中金公司研究数据显示,
安全与发展并重数据合规仍是长期命题
除却国外监管环境的影响,去年滴滴事件后,国内加强对赴美上市企业的网络安全审查,并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
2021年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此后,网信办对多家赴美上市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彼时,在美股交表的多家中国企业IPO调整上市策略,喜马拉雅、哈啰出行等暂缓国外上市计划。
除却监管执法行动,相关政策文件密集出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
本周政策再次强调支持数字企业境内外融资上市,是否意味着网络数据安全审查放缓?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
“经过去年一年密集的法规政策颁布,加上对平台的整改行动,已经把规矩立住了,企业也形成了合规运营的意识。”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对网络数据安全的审查并不意味不支持企业发展,而是强调健康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
对于拥有大量数据的科技平台公司而言,需谨慎应对数据合规带来的挑战,避免因法规及监管的不断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数据合规风险是棘手难题,处理得当也能成为公司的竞争优势,投资者的“定心丸”。
(作者:王俊编辑:吴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