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能“晒单”、物业有“信托”、服务能“上链”!都江堰这样为民办实事

时间 • 2025-11-21 20:43:35
社区
服务
共享

群众的“急难愁盼”如何快速处理?社区建设如何在美丽的同时更符合居民需求?如何利用网络技术做好适老服务?

红星新闻记者从都江堰市了解到,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都江堰市在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群众服务感受方面打造了“六单跟踪问效机制”、“幸福共享家”品牌以及区块链老龄服务场景,聚焦群众生活所需,实现了民生热点问题及时处置、社区资源充分利用以及适老化服务不断完善的效果。

“六单跟踪问效机制”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民生热点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不同部门之间通力合作,打通工作链条,形成处置闭环。

都江堰市党员领导干部带领党员志愿者,采取党史宣讲、院落坝坝会、专题调研、入村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基层群众、分管领域、工作服务对象、生产一线,面向分管领域、服务对象和基层群众开展走访调研。

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收集群众诉求意愿,梳理成册、拉条挂账,“急难愁盼”和“为民办实事”两类项目清单逐步清晰。

▲“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办理表

项目清单中的难题如何化解?都江堰市建立起从“统单”到“派单”再到“接单”最后“办单”、“评单”和“晒单”的流程体系。

对于能够立即办理的项目,走访调研单位现场办结;需统筹协调解决的项目,由走访调研单位报市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统筹(即“统单”),根据各单位工作职责分派项目清单(即“派单”),各单位受领项目清单(即“接单”)后,填写“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办理表,着手办理为民服务事项(即“办单”),服务事项办结后,再次联系诉求群众,接受群众对办结事项的评价(即“评单”)。同时,为推动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的有效办理,还同步通过“都江堰发布”“文明青年说”等新媒体平台对项目清单分批分类适时公示(即“晒单”),在向群众告之办实事项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截至目前,共收到群众诉求600余个,其中由相关单位及时办理的210余个,党史学习教育办公室对390余个问题进行梳理,分期分批晒单、派单,统筹相关单位落实办理。“六单跟踪问效机制”使为民办实事项目落到实处。

打造“幸福共享家”品牌

环境美了、生活更方便了

4月2日,都江堰市幸福街道翔凤桥社区来了20余名党员志愿者,他们对街区卫生死角进行了打扫,清理草坪里的垃圾、宣传垃圾分类,规范车辆停放……街区内“共享厕所”“共享热水”的标牌十分醒目。

所谓“共享厕所”,就是愿意提供厕所的商家在门口挂一个牌子,告诉大家不需要消费也可以使用店内的厕所。挂有“共享热水”标牌的商家也会免费给路人提供热水,游客需要的时候进门随意接。这就是都江堰市幸福街道推出的“幸福共享家”党建品牌活动之一。

2021年,都江堰市以幸福街道为试点,从小事着手,从居民游客需求出发,按照“一社区一共享”的理念,打造“幸福共享家”党建品牌,每个社区全方位梳理资源,诞生了一批共享服务、共享场景、共享医疗、共享教育、共享绿道、共享阅读。

▲共享厕所共享热水

莲花社区柏条河路和莲花堰路之间,几条高压线从“不舍春水”街区空中穿过,路面上的社区公园里,游客和当地居民散坐在阳光房或绿地旁。社区居民张国斌介绍:“几个月前,这里还是4000余平方米的泥巴地,居民种菜、杂草丛生、建渣堆放、生活垃圾乱丢……环境脏乱差”。后来,社区借力绿道资源,从锦江绿道引入人流和资金流,打造“不舍春水”微更新项目,按照“一月一主题”的思路,开展城市专题生活周花卉节、体育健身、绿道音乐会、茶道会等,吸引周边市民打卡,让市民共享绿道带来的闲适快乐。

岷江路社区以“信托制物业+特色街区”为载体,在中山路19号散居院落、山水天成等小区开展“信托制”物业服务,在古堰人家小区设立“花样幸福客厅”,对莲花一、二巷进行改造提升,为迎宾路动车站的来往客群打造“幸福”第一站。以缝合社区的理念为主要导向,对社区进行创新环境设计,形成居民活力空间与社交场景。

新联社区学校和培训机构多,教育资源丰富,社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邀请都江堰市国际志愿服务队参与,联合辖区培训机构及毅道文化体育开展共享优质寒暑假托育,切实解决寒暑假期间孩子“看护难”问题。设置线上线下国学、英语、体能、书法、阅读、手工、社会实践等一应俱全的课程,从差异性需要出发,共享不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可在在线与非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并与非正式学习整合,实现教育共享。

打造区块链老龄服务场景

部门多协作老人少跑路

南桥社区位于都江堰景区核心地带,社区老龄化程度突出、原住民多又外迁,游客服务需求体量也较大。因此,社区的发展治理工作一直都面临着服务人群多元、治理难度较大等问题。

“就拿每月需对社区高龄老人进行补贴核实这事来说,我们社区是专门安排了一个委员负责这项工作,但这个工作比较繁琐、高频,工作手段也还比较原始,还需要跨部门协作认证,所以服务群众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南桥社区党委书记向科表示。

针对社区高龄补贴认证需社区每月人工核实,高频又繁琐的工作现状,通过区块链中的“存证技术”“数字身份”“监管数字化”等技术路径,社区成功建立起了部门间信用闭环,打通以往数据互通不及时、交流反馈不彻底的工作障碍,实现了部门协同工作场景。向科表示,借助这个应用场景,社区工作者不需要重复核验,工作效率大大提升了,服务的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证。通过智慧元素的融入提升了基层干部的社会治理能力。

据南桥社区智慧社区应用平台建设技术负责人杨克隽介绍,验证成功后生成的凭证真实且不可篡改,社区可直接下载验证凭证,选择对应部门需要的格式导出后上报。“这不仅实现了同一凭证在多部门间的通行使用,构建起部门间信息、数据协同处理的工作平台,也有效提升了数据共享的精准度和可信度。”

目前,南桥社区已经成功完成区块链第一期老龄服务场景的试点。在完成试点社区居民使用反馈评估后,会进一步将区块链场景开放推广至全市166个社区使用。

发布民宿产业机会清单

搭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实践平台

此外,为了进一步利用旅游资源,为乡村振兴聚力赋能。都江堰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农业政策科技宣讲活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余人。推动电商科研成果转化,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121场5705人次,搭建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实践平台。

▲民宿产业机会清单发布

都江堰市民宿起步较早,已成为成都市乃至全国民宿业态发展的重点区域:现有旅游民宿810余家,精品民宿190余家,民宿联营公司1家、民宿培训机构1家、涉旅大专院校6所、民宿“双创”孵化园2所。都江堰的民宿产业呈现出服务链条长、集群成效大、人才优势显的特点,目前逐步向提供旅游服务个性化、区域民宿运营专业化、校地合作培育民宿人才高端化转型。

围绕旅游和民宿发展需求,梳理发布都江堰市民宿产业五大板块机会清单,推出投资价值、转型机会和运营价值点位325个。培育营销新理念,拓展网络销售新渠道,推动第一批58个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和13家农贸市场数字化改造升级,引导推广特色农产品网络带货,新增网络店铺1677家,学员直播、短视频累计涨粉近20万。

红星新闻记者叶燕王培哲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