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份彩礼要花16年收入?单身男别慌,国家来管这事了!
结婚是个喜庆的话题,但彩礼让人五味杂陈。
根据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刘燕舞的计算,在一些农村地区,婚房、现金等彩礼的价值甚至可以达到一个农村劳动力16年的总收入之多。
一份彩礼,代表了年轻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一份天价彩礼却是整个家庭的沉重负担。
一号文件首次提到“天价彩礼”
不过,这种不良风气已经引起了中央的关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乡村治理方面特别指出:
“对婚丧陋习、天价彩礼、孝道式微、老无所养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
这是“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首次明确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
这3种情况,彩礼可以退还!
“天价彩礼”引发的案件也不少见,许多结婚不久又离婚的,经常因为彩礼钱的归属发生纠纷。那么在何种情形下,彩礼是应当归还的呢?
针对这种不良风气,我国婚姻法也出台了相关规定:
1、双方还没有领取结婚证的,即使已经办理了婚礼。
彩礼是许多地方的风俗习惯,经常分为两次支付:一次是定亲时,双方许下结婚的承诺;一次是在婚礼当天或者之前交付给新娘家人。
综合法律规定和风俗习惯,交付彩礼是以办理婚姻登记为目的,若是没有取得结婚登记手续,就不能认为女方收取彩礼是有正当理由的,因此应当返还给男方,否则即构成了不当得利。
2、双方虽然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并没有共同生活。即便双方领了结婚证,但双方不存在事实上的夫妻生活。在离婚时,男方也是可以要求女方返还彩礼钱的。前提是,双方要离婚。如果不离婚,继续生活,则是不能要回彩礼的。
3、男方如果透支自家钱财而付的彩礼。
这对于家庭条件稍差的家庭来说可谓是一大福音,高额的彩礼会使很多家庭负担不起,所以只能到处借钱去支付彩礼。
这里的生活困难意思是生活水平达不到本地最低的生活水平(当地统计局都有数据的)。在离婚时,男方同样可以要求女方归还彩礼。同样,前提是双方要离婚了。
“天价彩礼”背后的困境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一位错峰返乡的父亲,他连续多年坚持春节在岗的原因很简单:多赚些钱,给儿子凑够彩礼。一句“50多万呐,得在我能干动的时候攒够了”,让闻者好生心酸。近年来,与“天价彩礼”相关的新闻现象并不少见诸报端。
“天价彩礼”看似自愿,实则无奈,背后折射出乡村治理面临的一些困境。
首先,是现阶段农村普遍存在的人口性别比失衡的问题。眼下进入适婚年龄的这一代人正是出生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严格时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情况比较严重。农村婚姻市场中男多女少,是彩礼坐地起价的根本背景。
其次,区域发展不平衡加剧了天价彩礼问题的严重性。近十多年间,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外出务工成为农村人口就业的普遍选择,落后地区性别比失衡的现象日趋严峻。早前,彩礼只是东南部某些地区面临的局部性问题,而在人口流动加快的背景下,西北落后地区近年来人口大量外流,女性相比男性更易于流动到高收入地区,尚未走出农村的适婚男青年,在当地相对封闭的婚姻市场就要面对彩礼上涨的高门槛。
再次,促进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天价彩礼难以找到一个好的抓手。在应对策略上,治理天价彩礼问题的难点,一是在于这种现象有跨地域的特征,整个农村攀比的社会风气较难矫正;二是难以找到适用的法律依据,虽然一些地方下发文件,倡议彩礼不超过2万或3万,但现实中,男方家庭若只提供这样的彩礼依然难以娶到媳妇,最后往往“向习俗妥协”。
浙江义乌订婚彩礼“十八担”包含8888888元现金。
(图据中国新闻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点名“天价彩礼”,说明中央已经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尽管“天价彩礼”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但办法总比问题多,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直面问题、勇于探索必将最终促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你遭遇过天价彩礼吗?你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