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形势有啥变化?哪些岗位最缺人?
两会期间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
“鼓励年轻人少送外卖、多进工厂”的建议
引发网友们热烈讨论
频频登上热搜
大家如此激烈的反应
说明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
那就是
当前产业工人紧缺
那么
农民工就业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济发展带给他们的职业追求
有哪些不同呢?
▲完整视频
《聚焦三农|农民工就业调查》
1.
回乡创业渐成趋势
2021年3月,中国三农发布的记者来到了劳务输出大市安徽省阜阳市的一家企业。这家企业的负责人余良是一位85后,他告诉记者,2001年他出外做缝纫工,辗转江苏、上海再到日本,2012年在缅甸建起了第一家服装厂,2021年1月回乡创业。
古乐博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良:
我们现在有300多个工人,整个生产各方面还是比较顺利的。
基于国内产业链条的完整,创业仅一年多,余良已经把企业经营得有声有色。
古乐博时装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良:
00:09
我们可以做到基本上40天,甚至一个月以内就可以交货。但是,如果在东南亚,可能至少要四五个月的时间。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里拉链的缝制,衣料的模板、分切、吊挂都可以由机器完成,人工只需按流程操作即可。在余良的工厂里,也有很多返乡农民工。
返乡农民工魏亮亮:
这个地方离家比较近,一个星期能回去一次,每个月能赚四五千元左右。
相比80后的放眼世界,1976年出生的王立全更安于国内深耕。他初中毕业闯荡京城,1999年发现鸭饼的商机从而正式起家,2019年因北京产能升级,工厂被关停,他便选择返回家乡发展。
安徽立全宏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立全:
在北京招工确实不太容易,我们给一些国内大的连锁企业直接供应产品,比如海底捞、西贝、大董、全聚德等。
地处产粮区,借势长三角,如今王立全的面点研发品种已达30多个,为地方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安徽立全宏达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立全:
00:09
今年又扩建了一个4000平方米的车间,目前总的生产车间面积达到了16000平方米,能容纳1000人就业。
尽管事业风生水起,鸭饼占据京城70%的高端餐饮市场,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复,令王立全意识到管理上的缺陷。因此,他除了招聘一线普通工人外,还要为当地学习网络的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跟上趋势开辟电商市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近年来招工难,人员密集型加工企业正加紧向劳务输出地转移。
安徽省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赵宇:
00:19
阜阳全市总人口是1080万,劳动力人口是700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超过300万人。我们送出去的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经过市场经济的陶冶、工业经济的锤炼,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返乡创业,创造了一部分新的就业载体。
2.
乡村振兴需要“技术咖”
“创富家乡”是每一个外出者的初衷。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一座现代农业脱贫农场展现眼前,经了解,这个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施的农场,仅生产专一品种——鲜食番茄。近两年,农场吸引了不少农民工就近就业。
返乡农民工王影:
我以前在江苏苏州的饭店工作,现在来这里工作主要是因为离家近。我们村里,光我住的那条街上,就有接近10个人来这工作了。
返乡农民工刘志萍:
我每天都来这上班,不用上外边打工,可以顾家,感觉很好。
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家农场的创办人叫吕彬,2021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他的鲜食番茄占长三角市场的“半壁江山”,惠及农户4万多家。不过,吕彬现在也正为招工苦恼。
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吕彬:
因为我们现在没有产能,消费者对我提出的购买需求,我无法满足。下一步,我们会把生产的标准流程化更加完善。
吕彬说,他自以为在农村就懂农业,其实,现代农业的涵盖面很广,对人的素质要求也高。2022年,他想要赋能更多农民从中受益,但是最缺种植番茄的技术工人和管理农场的负责人。
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吕彬:
因为农业需要有一个系统思维,所以今年我要围绕100个城市的消费者,建立1000个标准农场,我希望每个农场能够带领10个农民跟我一起创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卓贤:
这两年,农民工的就业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农民工跨省就业的比重在下降,农民工返乡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我们的研究里面,有45%的农民工是在本县域内就业的,这和我国推行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这两大战略是有关系的。
3.
制造业缺工率超过5%
前不久,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超2.9亿人,成为国家产业工人的主体。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浙江宁波今年的用工情况怎么样呢?记者近日来到了宁波的工业园内进行采访。
魏敏是一位在宁波干了18年的农民工,之前一直是普通工人,2021年8月,由于工厂倒闭,他应聘加入了一家制造企业。令他高兴的是,单位把他从普工培养成技术工种。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技工魏敏:
原来,我每个月只能拿到四五千元钱,现在能拿到七千到八千元钱。
我也会跟大家分享我的工作经历,也会介绍朋友来厂里面工作。我现在回到家也感到有尊严和价值。
魏敏所在的是一家中国机械工业500强、国家首批高新技术企业,以中速柴油机、电站型发电机组等为核心产业,产品行销欧美、非洲等地。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娄华:
我们目前缺的工种,一个是数控加工设备这些工种,还有设备维修的一些钳工,还有“一带一路”走出去需要的电工、焊工。
据了解,由于企业生产的每一台机器都是定制产品,加上近两年海外国际电站工程量增加,导致企业技术工种常年紧缺,目前的缺口占企业总人数1000多人的5%以上。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娄华:
目前我们厂在海外有大概200多人,现在上岸的渔民能够占到我们厂工人的40%,综合培养以后,农民完全能适应我们的工作需求。
记者在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力资源市场了解到,当下企业最缺各类技术工种,包括铣床、磨床、冲压工、机修工等,多数企业缺工数量都在200人左右。据宁波市人社局2022年2月的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300家企业中,缺工企业占84.3%,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一线普工和技术工种为主。
宁波华夏联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中毅:
技工类招聘难度大一点,就是操作机器和维修保养机器的人。
宁波中策动力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娄华:
比较缺技工类的工人,我们需要中职院校培训出来有一定基础的工人。
4.
灵活就业成为新追求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宁波(前洋)直播中心会不定期举办直播培训班,且报名火爆。
宁波华夏联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中毅: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到直播带货的这个行业里去。
农民工:
时间上比较宽裕,早晨8点到下午4点,不耽误接孩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卓贤:
他们不仅关注就业的收入,也关注就业的环境,他们也更愿意融入城市的生活。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已达2亿人左右,比如快递、外卖、网约车和网络直播等,其中一些平台的外卖骑手达到400多万人,在平台从事主播及相关的人员达到160多万人,比2020年增加近3倍。
宁波华夏联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中毅:
我们阜阳籍在宁波从事制造业的工人是40万左右。这两年,这40万制造业的从业者有5%到10%流向了自由职业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卓贤:
这两年因为疫情的冲击,中国产业链在全球的优势凸显出来。2021年中国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27.4%,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1.1%,这是过去10年来,第一次制造业比重的上升,所以说中高技能就业需求的缺就更大了。
5.
产教融合破解技工之困
那么,如何解决技能人才缺口,激发年轻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势呢?在安徽阜阳技师学院记者看到,“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让学生提前沉浸到工作氛围,精准演练。
安徽省阜阳技师学院副院长陈伟:
我们的学生9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他们到这儿上学是希望能够学一门技术,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们培养的模式就是和企业紧密对接,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建师资队伍、共同解决实习就业。
安徽省阜阳技师学院学生肖申奥:
我应聘了苏州的一家工厂,从事我的本专业,智能制造方面的工作。转正之前的工作是每月8000元,转正后最低每月1万元。
据了解,目前学院在校学生经过五年的锤炼,就可以直接拿到高级工证书,上岗即可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但企业和城市要想长久留住人才,还要在就业的薪金待遇、学历晋升、教育住房等各方面做好保障。
安徽省阜阳技师学院副院长陈伟:
现在的农民工和以前的农民工在就业方面有非常大的改变,现在的农民工更加追求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更希望能够高薪体面就业。
安徽省阜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赵宇:
我们大力开展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新能源汽车、健康医药等各类行业技术人员的培训,送技术人员上岗。经过我们培训之后的农民工,输出之后,普遍要比普通型劳务输出的工人,工资收入要高三分之一以上。
目前
农民工就业形式多样
覆盖面广,选择多元
但无论干什么
一门技能加身
是行走社会的长久保障
目前中央和地方都在出台
各类措施和政策
为农民工创业就业提供机会
希望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口
每一位农民工都能找到
自己引以为傲的职业
记者|张莉摄像|王金会、梁贵权
编辑、视频剪辑|仪修稷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