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副院长:去年宣告894名被告人无罪,防范冤错案件是刑事审判的底线

时间 • 2025-11-11 15:17:35
刑事
审判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2022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3月9日,最高法副院长沈亮在访谈中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再审改判、依法纠正一批重大刑事冤错案件。防范冤错案件,是刑事审判的底线。

周强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回顾2021年主要工作时提到,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依法宣告511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383名自诉案件被告人无罪。切实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充分发挥律师促进公正司法和人权保障的重要作用。

“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判决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沈亮说,刑事审判决人之生死,断刑罚之轻重,必须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沈亮介绍,转变刑事司法理念,改变先入为主、重打击,轻保护的观念,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原则,严格把握刑事证据“确实、充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司法改革部署,就是要求侦查、审查起诉、审判各环节都要转变工作理念,按照裁判的要求和标准,收集、固定、审查、运用证据,形成诉讼以审判为中心、审判以庭审为中心、庭审以证据为中心的刑事诉讼格局,确保每一起案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沈亮还提到,贯彻落实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切实尊重和保障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