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一岁了”!政务公开发布有了这些不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过去一年时间。回看这一年,在电视上或者手机上观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一定是人们印象最深的件事之一。从疫情最新消息、政策发布解读,再到防控知识科普,与疫情相关的各个部门负责人轮番上台进行信息发布。“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这个平台,成为涉疫情权威消息的重要来源之一。
1月21日,据新华社,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共32个部门。2020年1月22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办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依然定期举行,每一次都成为疫情信息公开的重要窗口。
红星新闻记者梳理了这一年来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几个特点和时间节点,追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点滴变化。
▲图: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主题的词频分析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由来
新冠肺炎是全球大流行疾病,也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为应对疫情,启动了围绕卫生行政部门联合多个涉疫情相关部门组成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这个词语最早应该出现在2020年1月21日。根据公开报道,国家层面的工作会议则在2020年1月20日就已经召开。
据新华社,2020年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牵头建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共32个部门。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下设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科研攻关、宣传、外事、后勤保障、前方工作等工作组,分别由相关部委负责同志任组长,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防控疫情的有效合力。
2020年1月22日,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举办了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介绍了相关情况,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也在此场新闻发布会上首次露面。
2020年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月20日、1月23日、1月24日连续召开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会议,分析研判疫情形势,部署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从何时开始?
曾持续100多天且一天都未间断
谈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建立,必须要提到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
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于委机关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工作的通知》有关情况。这是国家卫健委主持的第一场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时任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宋树立(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介绍,“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疫情防控进展,我们将加大新闻发布频次。”她当时提到,“为进一步加强信息发布,方便大家了解情况,在近期计划召开日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疫情情况和防控工作,围绕主题介绍当前的重点工作,普及相关防控知识,并且和大家进行交流。”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前,国家卫健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主要是例行新闻发布会和按信息发布需求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而围绕某个话题举行日行新闻发布会,此前并未出现过。自2020年1月27日至2020年5月19日,国家卫健委每日都围绕新冠肺炎相关话题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
在此期间的一个时间点值得注意。2020年2月5日,新闻发布会所在地——卫健委机关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的背景板变成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当时,发布会主持人宋树立介绍说,“之前,主要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每天在这里发布疫情和医疗救治相关信息。现在,国务院其他相关部委,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都集中到这个平台分别发布与抗击疫情有关的各项工作情况。”
自当日起,国家卫健委主持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正式亮相。
自2020年5月19日后,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不再每日召开。当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米锋曾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由于‘两会’马上就要召开,将有更多记者朋友会参与到两会的新闻报道,从明天开始到两会闭幕,我们的发布会将不再每日召开,将根据疫情情况适时调整。”
一年前首场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
启动疫情相关信息发布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实际上存在两种层次,一种是在国家卫健委主持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司局级);另一种则是国务院新闻办主持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省部级)。
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启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名义是在2020年1月26日。但在2020年1月22日,真正意义上第一场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就已经举行了
2020年1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主任许树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负责人焦雅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出席了会议。发布会上,李斌介绍说,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每日研究会商疫情防控工作。此外,李斌还两次提到“联防联控机制”,这意味着该场发布会举行的时候,“联控联控机制”已经成立,并且正在协同发挥作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主任许树强回应了此前民间及部分外媒所质疑的“政府疑似瞒报疫情数据”相关情况。“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信息公开。”许树强表示,从1月20日起,国家卫健委每日汇总发布全国各省份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网站可以看到,“日发布制度会坚持下去,包括春节期间,直到不再需要发布。”
几天后的1月26日下午3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有关情况。会上除了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即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和副主任李斌之外,还出现了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交通部副部长刘小明。
在这场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将发布会主题定性为“联防联控机制工作有关情况”。次日(2020年1月27日),国家卫健委便宣布召开日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情况。与此同时,国务院新闻办也不定期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名义召开并主持新闻发布会。
国家卫健委主持的新闻发布会,每场发布会的主持人均为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司长或副司长,参会嘉宾则是各部委司局级干部(下简称司局级新闻发布会)。国务院新闻办主持的新闻发布会,每场发布会的主持人则是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局长或副局长,参会嘉宾则是至少有一名为省部级干部(下简称省部级新闻发布会)。
在发布内容上,司局级新闻发布会相对较多的集中在“救治”、“防控”、“科研”等话题上,而省部级新闻发布会则更多的关注“经济”、“就业”、“复工复产”等话题。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两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会有时会在同一天召开,这就给大家造成了一天开两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印象。例如2020年2月7日(星期五),上午10时,省部级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支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财税政策、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关情况。同日下午15时,司局级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进一步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提高收治率治愈率和降低感染率病死率等相关情况。
一年158场新闻发布会
聚焦疫情防控、疫苗研发等多话题
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层面主持召开的,冠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目前已经召开了128场。国新办层面主持召开的,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为名的新闻发布会截至目前则召开了30场。
将所有的发布会主题汇总分析后,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围绕“疫情防控”为核心,复工复产、医疗救治、防止疫情输入、科研攻关、疫苗研发、物资保障、常态化防控、秋冬季疫情等话题相对更加热门,也是发布会主题中多次提及的词语。
红星新闻记者还发现,回溯近一年的新闻发布会,关注民众关心,回应民众关切是围绕在发布会主题设计和答记者问环节的重要特征。
早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救治与支援是当时民众关心的重要议题,也是工作的重心,所以发布会也将重点放在这个上面,并且会根据疫情变化和救治情况实时更新数据和进展给大众。武汉乃至湖北疫情稳定以后,经济发展和六保六稳成为了新的重点,发布会主题设置也开始向这方面倾斜。入冬以来,内防反弹外防输入、散发病例乃至聚集性疫情出现,疫苗研发与上市成为大家关心的新热点,发布会也开始将这些内容重点设置到发布内容之中。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助力政务公开发布
及时、准确、全面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政务新媒体实验室(Govlab)主任侯锷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或许是建国以来信息公开作业立体格局最大的联席新闻发布机制。
“近年来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操作规范,但是职能综合、信息全面、应急发布的规模如此之大,并且上升为一种‘机制’的联席新闻发布应该是第一次。”他指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对于“政务公开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可能目前已经达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度。
侯锷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涉及社会民生的事务复杂、影响面广,所以这不仅仅涉及卫生健康部门,也不是某一个涉事政府部门能够独立做好的事情,而是需要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来,才能为大众提供更加立体、准确、覆盖面更广的实效信息。
对于“机制”本身,侯锷分析说,制度是死的但机制是灵活的,这或许能成为未来政府应对突发事件进行信息发布的高效运行模板,即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事件,也可以效仿此次“联防联控机制”来创新设计信息公开与发布操作,以最快最准确且全面地解决民众的信息需求。
侯锷提出,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信息公开,仍存在一些可以优化和改进的地方。新闻发布会是定时、定点、定员、定稿的相对稳定安全范式的信息发布制度,并且相对来说是“单向度”的。但回顾整个疫情发生后的一年,民众对于信息公开其实还存在着时效性与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能仅仅满足于把线下发布的场景和信息,以直播同步到线上就行就可以了,而是要真正基于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来开展“新闻前线”的工作部署和实践。
“举个例子,现在民众对于人员流动涉及各地防疫政策的信息需求比较大,那么是否可以利用政务新媒体来实时、针对性地回应和满足民众关切?”侯锷表示,政务新媒体应该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发挥好在线信息公开的作用,增强与民众的互动性,帮助民众解决信息饥渴。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