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为市场主体纾难政策如何延续、何时退出?国务院研究室答红星新闻
3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务院研究室党组成员孙国君在会上介绍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修改情况。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去年的一些为市场主体纾难的宏观政策得到延续,比如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减税政策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但没有明确延续的时间。未来这些政策在什么情况下退出?如何逐步退出?如何把握好退出的时点和节奏?
对于红星新闻记者提出的这一问题,孙国君表示,对于延续执行的阶段性政策,具体延长执行到哪个时点,有关部门已经有初步方案,近期将加快提交国务院研究确定,并向社会及时公布。具体将考虑经济恢复情况、政策之间配合和政策自身可持续性。
孙国君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特别强调“不急转弯”。在具体政策执行上,一方面是要统筹运用财政、货币、就业等宏观政策,并加快推进相关改革,保持对经济稳定恢复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对具体政策做优化调整,前些年出台的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要继续执行好,比如降增值税税率、降社保缴费比例等。对去年出台的阶段性政策有的延续、有的退出。
他指出,对于延续执行的阶段性政策,具体延长执行到哪个时点,有关部门已经有初步方案,近期将加快提交国务院研究确定,并向社会及时公布。总的来讲,阶段性政策延续的期限或者讲什么时候退出,需要考虑几点:
一是经济恢复情况。现在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世界经济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宏观政策需要根据形势变化作适应性调整。
二是政策之间要有配合。一个政策退出,可能需要其他政策跟进,尽可能对冲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三是考虑政策本身的可持续性。比如,减免社保费今年不再执行,主要是因为必须保障社会保险基金有足够支付能力,这关系几亿人的基本生活,是民生之大事。其他政策也是如此,都要统筹兼顾,做到可持续。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