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君:返乡创业不仅需要“定力”,还要懂技术、懂市场

时间 • 2025-10-30 02:19:22
他们
创业
项目

乡村振兴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对于年轻人来说,乡村成了一块新的创业热土。说到返乡创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岫云村“85后”党支部书记李君有不少故事。13年前,他大学毕业,放弃在成都某企业的管理岗位,回到岫云村。通过数年努力,李君将村里的农产品卖到了成都,秦巴山区落后的小山村,在2014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不建议大家一窝蜂都返乡创业。”李君表示,到农村创业需要定力,同时自身最好有一定的资源。这个资源包括很多,比如懂技术或者懂市场。对于岫云村的未来,李君表示,目前已经实现了第一步,让村里的产品走出村。接下来等高速公路修好,就是第二步,让更多城里人走进村。

▲李君

打造岫云村品牌

落后小山村变身“网红村”

李君介绍说,之前岫云村农产品走的是中高端路线,接下来会开发大众化的产品,进入商超等快消渠道。而成都市场依然是他们最大的目标。产品类型有所改变,但品牌化的路线依旧不变,“就是要打造岫云村这个品牌”。他认为,要想在市场中站住脚,生存下去,品牌化是关键。

谈到成都正在实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李君笑着说,幸福美好生活当然离不开吃得好。而其中提到的打造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以及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也让李君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接下来,他们还会通过“餐饮+体验店”的模式,吸引市民前去游玩。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没有旅游资源,也没有支柱产业的岫云村,从秦巴山区一个落后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不少城里人都想去的“网红村”。实现了第一步农产品走出去的李君很冷静,说到返乡创业,他表示到农村创业需要定力,最好自身有一定资源,这个资源范围很广,可以是懂技术,也可以是懂市场。

李君分析说,目前岫云村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是交通。“从成都开车过来还是要四五个小时。”李君表示,等大约两年后高速公路修好了,两个半小时就能到。而在等待的过程中,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提升自己软实力,等到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把握住。

建议加大创业项目资金补贴

对青年返乡创业项目实行长期税收减免政策

返乡创业不易,更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懂技术、懂市场的人才没有资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君表示,青年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生活压力,包括日常开支、小孩上学、老人养老、房贷车贷等等。有的拿不出钱来,有的就算能拿出钱但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创业计划就被搁浅。

他们之中还有一座人才“富矿”。李君解释说,一直在外务工或者求学的本土人才,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特征,在新技术、新产品、教育培训甚至互联网应用等领域都有涉猎。他们在城市以及二三产业打拼多年,积累了一定的人力资本。而且他们的根在农村,房屋、土地、亲人都在农村,落叶归根的中国传统思想和乡村振兴在此实现了有机融合。所以,这一部分人是愿意回来的。

“但是就农村目前的普遍条件和环境而言,返乡创业会比城市创业付出更高成本、面临更大风险。”李君表示,原因主要在于农村生产经营和配套设施的不完善;自然灾害、疫病流行等对农业产业的影响;启动资金筹集、服务获得、人才支撑、产业用地、风险应对等困难。

为此他建议,加大创业项目资金补贴和担保贷款力度,降低返乡创业成本投入,树立创业信念;建议对青年返乡创业项目实行长期税收减免政策,同时加强宣传和执行力度,防止创业者因农业创业项目见效慢造成的资金紧张。同时由于创业项目一般有很多前期申请和准备工作,完成全部流程会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建议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即时的指导和协助,加大创业项目跟踪、指导、流程协办力度,让创业者将更多的精力用于项目具体事宜的落地上。

红星新闻记者林聪图片据受访者提供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