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财报电话会议实录:李学凌称未来将更专注于短视频内容管理
据外媒报道,欢聚时代(纳斯达克证券代码:YY)周二盘后发布了该公司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第一季度未经审计财报。财报显示,欢聚时代第一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47.806亿元(约合7.053亿美元),同比增长47.1%;归属欢聚时代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1.204亿元(约合4.60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人民币9.635亿元增长223.9%。
财报发布后,欢聚时代CEO李学凌、虎牙直播CEO董荣杰、欢聚时代CFO金秉、欢聚时代COO李婷等高管出席了随后召开的分析师电话会议,解读财报并回答分析师提问。
以下是分析师问答环节主要内容:
摩根大通分析师DanielChen: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公司现在全球有4亿用户,用户数据的积累是非常多的,对此公司有怎样的计划去应用这些数据?
李学凌:公司的两大战略分别是:全球化和人工智能化。从2018年开始,公司业务已经有很多慢慢的从人工运营到人工智能运营,并且在内容管理领域我们取得了突出成绩。
这个领域涵盖了短视频内容推荐,短视频和直播内容集合,也包含了小游戏的匹配以及游戏用户的匹配,同时具备监管内容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一直以来坚持研发的领域。
在未来一两年的时间内,最直观的进步就是短视频内容管理,因为从本质上而言短视频是一种片段型的内容,如果可以把这种形式的内容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还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挑战,比如让一个用户能够在观看短视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后还有一种整体的感觉。
所以在未来的一两年内,我们会更专注于这个领域。据最新统计,现在欢聚时代整个集团的算法工程师人数已经达到了230人,从此可以看出公司对于算法投入的重视,在中国其实很少有公司可以达到这个规模。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EileenDeng:管理层可否就公司第二季度财务指引进行进一步阐释?以及对BIGO和YY直播营收的具体分析?关于BIGO运营,管理层可否分享更多指标数据?比如付费用户数以及每用户平均收入等。目前BIGO两大产品Live和Like的商业化情况?收入增长以及毛利率的发展趋势?
金秉:关于第二季度指引,我们预计公司总营收将达到60亿到62亿人民币,这包括了虎牙、YY和BIGO业务。对于YY的相关数据,大家可以查看彭博社的预测。虎牙在上周也刚刚发布了最新二季度指引,BIGO的数据也可以在那里找到。
关于BIGO的运营数据,包括有很多不同的产品,营收的主要来源为BIGOLive,但是现阶段付费用户率相比YY直播来说还不是很高,因为在很多市场该产品还处于初期阶段。
每用户平均收入表现比较强劲,主要体现在中东市场,这个市场的用户普遍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但是在其他新兴市场,比如东南亚,每用户平均收入的情况就相对较低,因此BIGO在付费用户率和平均营收上还有很多的上升空间。
BIGO去年实现了近5亿美元的营收,今年预计这一强劲上涨趋势还将延续。去年BIGO的净利润为负,预计今年还将为负值。
但是BIGOLive为公司带来了比较积极的收入和利润,但是另一产品BIGOLike还处在商业变现的初期阶段,因此为了获取更多用户、进行市场推广和品牌化等活动,公司还会继续进行较大的投入。BIGO的另外一个产品IMO,目前共获取到月活用户数超过2.11亿,之后我们会继续在IMO中添加新的功能,比如直播和短视频,旨在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广告和直播业务逐渐进行IMO的商业化。
在短期内,我们会进一步对内容和市场营销方面加强投资。综合来说,在今年BIGO的净利润还将为负值,但是现阶段我们还是会把重心更多的放在用户获取上。整体来看,YY在2019年一季度成功获取到超过4亿的全球视频和流媒体直播移动月活跃用户,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社交媒体平台。
里昂证券分析师AshleyXu:可以看到在第一季度,YY直播的表现要高于预期,管理层可否就此分享一下全年指引?Hago目前的商业变现情况?今年的目标是怎样的?S&P(标准普尔)目前降低了公司的信用评级,想问一下这件事的背景?
金秉:一季度,YY直播的营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了10%,这一结果高于我们的预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一季度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内容的审核,虽然对一些竞争者有影响,但是对于像YY这样有实力的平台反而有积极的效应。二,在春节前后我们对用户和主播模式进行了升级,这一举措对营收起到了带动作用,预计之后全年这一发展趋势还将持续。
关于公司信用评级的下调,主要有下列几个原因:一,从2015年标准普尔就发布了对欢聚时代的评级数据,之后我们和这家评级机构一直保持定期的沟通。由于短期内我们没有发行公司债券或其他金融信用产品的计划,因此对维持信用评级没有很强烈的需求。第二,公司业务这几年发展的十分迅速,比如BIGO,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投资,可以理解评级公司在衡量时对管理资源的看重,所以会对我们的信用评级进行下调。
中金分析师NatalieWu:关于IMO,看到第一季度用户已经超过了2亿,目前的增速情况是怎样的?管理层提到之后会在IMO中添加更多的功能,那么公司对这个产品的长期定位是偏向于工具型还是娱乐型的?商业变现的模式是怎样的?
李学凌:IMO以前是一个很简单的应用程序,主要经营安卓视频电话业务,可以理解为安卓上的FaceTime(苹果公司的一种视讯通话应用软件)。之前这个应用的内容非常单一,但是其吸引用户的能力是非常巨大的。苹果对苹果用户一般使用FaceTime,但是安卓对安卓用户以及苹果对安卓用户只能用IMO,因此IMO在整个市场起到了非常好的桥梁作用,目前其用户规模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
之前一直没有给IMO添加新的功能,这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契机。在未来公司会对接大量的内容和服务到IMO平台,使得IMO可以从单一的工具类产品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社交类产品。据目前的统计,用户在IMO的平均停留时间达到40多分钟,因此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将这个应用打造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交平台。
从未来看,IMO为整个集团实现了用户流的闭环环节,也就是说我们短视频业务可以快速分享到IMO并在IMO的朋友圈扩展,然后在分享到未来的群服务以及向其他外部平台延伸,这样一来又可以带来新的用户来到我们的短视频应用,所以说IMO是公司整个社交链条里最核心的组成成员。BIGOLike是以内容为核心驱动的,而IMO则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驱动的。
同时可以看到,在IMO的产品中,视频的渗透率已经达到了近30%,也就是说日活用户中有30%使用了类似于朋友圈的短视频功能,这为我们在短视频行业稳固竞争地位带来了积极影响。在我们公布的用户数据中,其实都没有算上IMO中30%的视频用户规模。所以把这几件事连在一起之后,可以发现我们在整个视频领域之中的布局呈现出完整的闭环:有短视频前端的流量,有IMO这样的扩散流量和发散内容的社交平台,也有直播内容变现的能力,这三者整合在一起,使得我们成为一个和YouTube完全不一样的以短视频为核心驱动力的公司。反过来,通过这几点的数字可以看出来,公司在短视频领域的发力才刚刚开始,所以有很多的潜在用户和短视频的潜力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花旗银行分析师HillmanChan:管理层可否分享一下BIGO在海外的战略?包括本地化和市场推广的策略以及遇到的瓶颈和挑战。就IMO,在下半年预计要添加什么新的功能?
李学凌:BIGOLive这个产品主要在全球做用户社区,用户关系和用户粘性的战略。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做过来的。依托我们在YY直播的经验,对直播社区和构建整个生态的理解,BIGO一直以来在全球的各个市场前进。我们认为BIGO不仅仅是在发展中国家,也同时在慢慢地向发达国家渗透,现在有大概14%的营收来自于欧美市场。来自一线发达国家的收入占总营收的20%,这说明直播的业务模式是可以在发达国家渗透的。
关于IMO的新功能,实际上IMO的本质还是社交,我们更多的关注于这个产品的分发内容功能,对未来的战略定位在生产和消费。我们会通过各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分发内容,从3至5人的群到几千几万人的群我们都会给予大力支持,让IMO的用户可以有更多新鲜的渠道接触到新鲜的内容。当然,IMO本身就具有类似于微信朋友圈的功能,这对内容扩散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下半年我们也会加强个人朋友圈的业务。
天灏资本分析师HaoChen:公司在进行海外扩张的时候的确是有很大空间,这和在中国市场有什么不同之处?广告效率是否较中国市场要差一些?今年的利润率预计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
李学凌:品牌市场营销的费用较其他市场费用是较低的,我们只在较大的全球市场做品牌推广,对于小地区基本上都是采取效果广告来覆盖的。我们的效果广告也是越来越人工智能化:人工智能投放,人工智能评估以及人工智能调整渠道策略,这样我们的效率会越来越高,而且有效性也会越来越高。
金秉:实际上在很多国际市场投资回报率是要高于国内市场的,因为国内有很多广告中介机构,但是国外的这些费用成本相对于比较公开透明。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帮助我们监管广告的效率。其次就是BIGO,正如刚才所提到的BIGOLike主要应用海外市场营销战略来扩张用户基础,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用户数翻了一番,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机遇。从中我们总结出,在海外推广一个产品的第一步就是提高用户产品意识。然后是IMO,尽管现在我们已经成功获取到超过2.11亿月活用户,但实际上我们没有在市场营销上进行很多投入。
文章来源:腾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