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至“二级警戒”!德国副总理:我开始慌了
作者丨吴斌
尽管夏季才刚刚开始,但欧洲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挺过寒冬。
“现在是夏天,但冬天就在门口。”当地时间23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RobertHabeck)发表声明,宣布
对于严峻的形势,哈贝克直白地表示,德国正处于“天然气危机”之中,德国政府将提供150亿欧元的贷款用于储备天然气,为冬季做好准备。同时德国也将启动额外的燃煤发电,取代目前的天然气发电,借此加强天然气的储备,相关的法律预计将于7月8日通过。
随后德国企业也很快回应,化工巨头巴斯夫宣布可能因为天然气价格飙升而实施减产,宝马可能从第三方买电,而不是运营自己的燃气发电厂。
对于事态的严重性,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欧洲生产、生活用天然气供给严重不足,必然对欧洲经济与社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引起与欧洲有关的供应链崩溃,进而影响到全球供应链,可能不亚于一次疫情的再现,这不是耸人听闻,在经济全球化非常发达的今天,这完全有可能。
尽管现在局势还未失控,但采取预防措施已经迫在眉睫。路孚特首席电力与碳分析师、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炎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每年夏季欧洲都会增加天然气库存,为冬季需求高峰做准备。然而,作为对西方制裁的反击,俄罗斯已经减少了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这可能为今年冬天的欧洲能源危机埋下伏笔。
由于德国西门子公司未将送修的气体泵送装置运回俄罗斯,自6月16日起,经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输送量降至每日不超过6700万立方米,而此前的每日输气量为1.67亿立方米,削减幅度高达60%。
而这也让德国冬季能源储备岌岌可危。德国一直急于填满天然气存储设施,但进展缓慢,储量目前只达到58%左右,能源公司正试图在11月之前达到政府规定的90%容量目标。
监管德国电力、天然气、电信等设施的德国联邦网络局警告称,在维护期间内通过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供应天然气是不可能的,企业和消费者应做好应对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的准备,尽可能节约用气。
对未来的风险,哈贝克警告称,在10天维护期过后,北溪一号可能也无法恢复正常。由于俄罗斯削减北溪管道的天然气供应,如果德国不采取额外措施,几乎不可能在冬季确保充足的天然气储量。
此外,国际能源署(IEA)署长比罗尔(FatihBirol)也警告称,俄罗斯未来可能会完全切断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供应,欧洲现在需要为此做好准备。
而在官方层面,俄罗斯常驻欧盟代表已经表示,由于在加拿大维修的涡轮机被扣留,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北溪一号管道或将暂停运行。
在俄欧关系急转直下之际,欧洲接下来可能要迎来最艰难的冬天。
其实早在3月底,德国便宣布了天然气紧急计划,将其分为3个阶段。
朱润民分析称,如果德国西门子公司迟迟不将送修的气体泵送装置运回俄罗斯,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极可能持续维持在当前低位水平,欧洲天然气供应将持续处于极度紧张状态。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天然气供应问题,不仅仅会让欧洲面临夏季忍受高温、冬季受冻的风险,也会对欧洲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即使是二级警戒可能也无法保证德国安然挺过寒冬。对于接下来形势的严重性,
哈贝克解释,由于被迫以高价补平损失的气量,能源供应商的亏损正在日益增加,对当地公用事业行业及其用户(包括消费者和企业)可能存在溢出风险。
尽管接下来的寒冬挑战重重,但长期来看,这并不意味着欧洲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会改变。朱润民认为,在经历了俄乌冲突之后,欧洲在俄罗斯之外寻找天然气供应已经基本成为定局,但是从欧洲部分国家不愿意签订长期液化天然气买卖协议的角度看,欧洲有更大的决心加快能源转型的步伐,
“欧洲的天然气危机是暂时的。长期来看,欧洲不仅要摆脱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也同时会摆脱对美国、中东、非洲的天然气依赖,最终是要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朱润民展望道。
本期编辑黎雨桐实习生林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