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成为日本第100任首相·系列评论③丨“稳定感超群”的岸田,稳得住派阀能否稳住民意?
对日本民众而言,当前的危机绝非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内部。
9月29日,岸田文雄在日本自民党党首选举中依靠议员票优势获胜。此次党首选举曾被视为派系控制力衰落,各候选人凭借民意与政策主张竞争的里程碑。然而,最终胜出的却不是被民众视为最适合担任首相的河野太郎,而是“稳定感超群”的岸田文雄。
↑资料图
胜选或在于其“稳定感超群”
岸田文雄的祖父、父亲曾担任众议院议员。他于1987年担任父亲秘书,1993年当选众议院议员。2007年安倍晋三第一次执政时,岸田首次入阁,任冲绳相(负责处理冲绳美军基地问题),并未给外界留下深刻印象。
2012年,宏池会围绕推举党首候选人起内讧,与派系领袖古贺诚关系亲密的岸田接班。这成为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同年末,岸田因熟悉冲绳问题、任派系领袖等因素被安倍延揽入阁,长期担任外相。
宏池会本是自民党内强调外交平衡感的派阀。古贺诚曾访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小泉执政时,岸田也曾表态希望重视日中关系。然而,岸田似乎并未试图影响安倍的外交方针。外务省官员对他的评价是“能够迅速领会政策……但总是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倍与菅义伟的意向”。卸任外相后,岸田2020年担任自民党政调会长,但似乎同样让人印象不深,以至于日本政治记者将其形容为“依靠不表态,不树敌获取有利地位”。
当然,整个安倍时期的执政特色就是官邸主导与政高党低。即便如此,与其他三位候选人相比,岸田也未免乏善可陈。这导致在首相人选民调中,岸田从未成为热门。在《日本经济新闻》9月最后一次民调中,46%民众认为河野太郎最适任新党首,岸田仅得到17%民众支持。而最终岸田能够获胜,主要依靠的是安倍、甘利明等党内有力政客动员派系合票支持。事实上,这种支持并非源于单纯挺岸田,而是因为河野、石破组合让这些有力政客忌惮既有影响力下降,而“稳定感超群”的岸田则被视为能够尊重各派意见。
会不会“倾听民众声音”?
胜选后,岸田强调自己的特长是“倾听”。确实,近年来,执政者给不少日本民众的感觉是“傲慢”,即无论是对于政治丑闻,还是对于疫情应对举措均疏于说明。以至于在自诩为“民主国家”的日本,大多数民众认为自己无法影响政策。岸田宣称“倾听”,显然有缓解民众不满的意图。
不过根据媒体报道,在9月22日的一段视频中,岸田将在国会就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安保法案接受质询形容为“像是被绑在柱子上一动不动公开任人宰割”。这种比喻不禁让人怀疑岸田倾听的成色。
笔者观看了几次政策讨论会的视频,岸田真正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面面俱到,比如在被问及最希望改善哪种社会差距(如贫富差距等)时,岸田如数家珍般列举出日本存在的七八种差距,但到最后也没有明确表态。
具体的国内政策路径在哪里?
岸田在选战初期提出了“令和版收入倍增”计划,后期又提出建设“新日本型资本主义”。
在疫情对策方面,岸田主张做最坏打算,下先手棋。对策是采取设立临时性医院等办法增加医疗资源,加大核酸检测力度,立法确保政府有遏制外出人流与确保医疗资源的权限,依靠向临时工、女性等发放补助金让民众留在家中。发放补助金当然有利于复苏经济,但很可能反导致人流增加。修改法律所需时间较长、争议性强,则未免有些“远水难解近渴”。
在经济方面,岸田表态重视促进经济增长,实则重视财富再分配。再分配领域的两项具体政策是提高政府对护士、护工、保育服务的定价,补贴育儿者教育与居住费用。这距离字面上的“收入倍增”相去甚远。
选后,记者询问财富再分配的财源从何而来时,岸田表示经济增长将带来社会财富再分配的财源,又表示改善再分配将刺激消费带来增长。这看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实际无论谁任首相,都只能先借债买蛋。然而,2020年日本一方面有30万亿日元预算未被使用,陷入“无蛋可买”的困境,另一方面相对其他欧美国家,并不严重的疫情却导致民众无处就医,“买到的蛋孵不出鸡”。
能否基于现实思考课题?
对日本民众而言,当前的危机绝非来自外界。根据近年民调,如果让民众选择最重视的政策领域,改革社保、复苏经济将排名第一、第二位。根据外交与军事政策决定选票去向的民众不过约10%。对国内疫情“黑天鹅”应对无方、对社保等“灰犀牛”视而不见,却制造出所谓“外部危机”来展现自己的执政能力。
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方面,能否基于现实思考什么课题,而不是“日美”最为紧要加以处理,这其实是新党首岸田需要注意的问题。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徐永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