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深改·专家对话丨李晓江:“未来之城”应进行城市建设方式的改革转型试验

时间 • 2025-11-01 20:57:43
建设
新区
城市
北京
发展

雄安新区改革探索的方向包括布局形态、建筑形态、蓝绿空间、摆脱房地产依赖等,希望雄安新区能建设成一个理想城市的样板,进行城市建设方式的改革转型试验。

——李晓江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是最早参与到雄安新区规划设计专业工作的专家之一,他也持续关注着雄安新区的建设进展。在李晓江看来,雄安新区改革探索的方向包括布局形态、建筑形态、蓝绿空间、摆脱房地产依赖等,希望雄安新区能建设成一个理想城市的样板,进行城市建设方式的改革转型试验。

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李晓江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的十八大后提出的第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条就是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城市病,优化经济人口密集地区的空间布局,不要把所有经济、人口集中到中心城市,要实现更加均衡的发展。雄安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是北京的两翼,北京要把一部分功能疏解到雄安新区,让雄安新区成为北京有机组成部分。此外,雄安新区的建设,是尝试建一座“理想之城”。在雄安实现城景交融、蓝绿交织、自然和人工更好协调。雄安新区的规划不要求高楼林立,新区建筑一般控制在45米之下,强调组团式发展,有较高比例的蓝绿空间。

谈到雄安新区的长期目标,李晓江表示,从长期来看,雄安新区的目标是建设一个长期的创新城市,成为一个增长极,这需要过程,并不是要急切地解决南北方差距问题。而现在雄安新区的定位,更多还是在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治理大城市病。

李晓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建设理想之城要有理想政策,雄安新区不再走“土地财政”的老路。目前在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包括安置区,确实没有实行土地财政。雄安新区现在安排的高校、央企会收取一定土地使用成本,但不会作为一般城市的土地收入,同时,雄安新区的住房强调只租不售,不搞房地产买卖。

在双碳背景下,李晓江认为,雄安新区与我国大多数城市一样,都要面临能源体系转向可再生能源的过程。过去单一的电网供电要转向分布式和网络化双重供电系统,这是能源革命的方向。目前在雄安新区的一些园区,已经实现充分利用绿色建筑,屋顶有光伏发电、有植被、有开放空间,建筑材料是高水平保温的,夏季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形成室内外空气流动。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

责编唐欢编辑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