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张床,都可能是直播现场!”偷拍何时休?

时间 • 2025-07-25 14:38:53
酒店
摄像
房间
行为

“民宿变黄片片场,私密视频遭疯传:每一张床,都可能是直播现场!”这话虽然有一定夸张成分,但出差和旅途中的人已经心生焦虑,被迫化身情报人员四处排查房间里的摄像头。找到了,是“恐怖片”;找不到,也是“悬疑片”。

前不久,一博主发布视频曝光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几家民宿内发现多个偷拍摄像头。该事件发生次日,当地警方通报称,已对涉嫌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的三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详情见10月8日《法治日报》)

图源:澎湃新闻

石家庄一处民宿发现偷拍摄像头藏在空调管道上。

图源:网络图

据九派财经此前报道,前民宿老板晓娜(化名)告诉记者,早在2017年,她还经营民宿的时候,就有不少民宿同行在装修毛坯房屋时,便主动在房间里安装摄像头,每个房间至少有3-5个摄像头,并会同步云端,进行直播。

一位曾于2018年至2020年在北京经营民宿的老板张楠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就表示亲眼见证了这一行业的黑暗面。“有些民宿老板,自身也可能是偷拍黑灰产业链中的一环。”会偷偷携带针孔摄像头,安装在房间的隐蔽位置,然后偷拍其他客人的隐私。这些视频随后被上传到不良网站上,供人观看和下载。

图源:网络

图源:凤凰周刊

关于消费者发现酒店房间被安装偷拍设备的新闻屡见不鲜,一些人通过放置窃听窃照设备,售卖偷拍视频获取非法收入,逐渐形成黑色产业链。在这条偷拍产业链中,不仅有个人偷拍者,还有一些不良商家也开始“自产自销”,他们利用自己的房源,在营业的房间里安装摄像头。偷拍住店客人的隐私,并将其出售获利。一旦被入住的客人发现还可以把责任推到之前的客人身上。这才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一时间,网上涌现出大量与上述类似的教人住酒店如何防范被偷拍的帖子和短视频。“住宿前一定要先检查这4个地方”“酒店防偷拍指南”等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热搜榜。网络购物平台上,一些销售反窃听窃视设备的卖家表示,最近部分设备的销售量暴涨。

图源:网络

不管是保护个人隐私权,维护公共秩序稳定,还是保障酒店民宿业的发展前景,抵制、打击偷拍行为都必须态度鲜明、手段果决。

PART1

“产销两旺”

既要打击“产”,更要打击“销”

观看需求和付费意愿,恰恰也是非法偷拍猖獗的原因。因此,从消费端进行打击,是治理非法偷拍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

根据观众参与观看的主观犯意和客观结果,进行分类整治:

就普通观众而言,如果未在客观上推动犯罪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仅对其批评教育;对复制、持有淫秽色情信息的观众,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68条对其进行治安处罚;对付费观看、定制观看或担任相关平台、组群管理员的观众,他们在明知非法偷拍的情况下,依然为行为人提供经济支持和管理协助,这种行为客观上促进了犯罪行为,应当视其情节追究刑事责任。

前述石家庄“民宿偷拍”事件,再一次提升了公众的隐私保护意识。

在现有法律体系中,对隐私权的保护分为三个层面:偷拍者在民事上需承担侵权责任、在行政上要被行政处罚、在刑事上也有可能被判处相应刑罚。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在实践中,如果被拍摄视频未被传播或贩卖,警方一般会对偷拍者予以治安处罚。如果行为人又将偷拍的内容贩卖、传播的,应当按照处罚较重的罪名追究刑事责任。若有一些偷拍者与一些犯罪团伙形成了较大的黑灰犯罪产业链,传播偷拍视频数量、牟取非法利益金额等达到法律规定“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造成结果特别严重,同样会受到严厉制裁,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

对于酒店房间内偷拍并对外贩卖商品进行牟利的行为,要根据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PART2

“重拳出击”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力度打击整治偷拍黑产乱象。2021年5月到2021年年底,中央网信办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深入推进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工作。此外,相关部门还要求电商平台要全面开展排查,对平台上的假冒伪劣摄像头做清理、下架处理。

除了持续对偷拍端的治理,警方也加大了对消费端的打击。压缩获利空间、增加围观风险,也能实现对偷拍的高压态势。警方还应该鼓励公众积极举报偷拍行为,建立便捷的偷拍行为举报机制,并保护举报人的隐私和权益。如何形成长效机制,任重道远。

PART3

“有‘孔’可入”

酒店经营方不可推卸责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吉冠浩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不管经营者事先知不知情,其都要对客房内的窥私摄像头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只有酒店筑牢安全管理的坚固防护网,住宿被偷拍的问题才能够得到更好地解决,公众住宿才更有安全感。

已经有一些酒店、民宿从业者意识到了“危机中的生机”,从打击偷拍行为入手,收获一波好评。好的做法:比如,国庆节前夕,河北保定的一家民宿老板晒出购买摄像头检测器的订单截图,称已第一时间检查所有房间,给每个房间配备摄像头检测器,让顾客住得放心。

PART4

“深挖犯罪产业链”

不要让“楚门的世界”真实上演

虽然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一个人似乎都已经赤身裸体,没有秘密可言。层出不穷的偷拍事件就像暗处的蟑螂,很难简单地通过“一刀切”的禁止而阻止其蔓延,大部分人也不太可能专门携带嗅探器和防偷拍探测仪出门出差。因此,治理偷拍现象,需要法律有所作为,使民众能够放心出行和商旅,否则我们都将焦虑于“楚门的世界”。

一言以蔽之,防范酒店偷拍等侵犯公民个人隐私违法行为是一个需要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期待能够看到警方继续深挖背后的犯罪产业链,看到检察建议书要求提升整个酒店行业的安全标准,这才是案件应有的正义回响。

编辑:梅青云

主编:杨公元

监审:宋锦峰

来源:法制日报、凤凰周刊、中国新闻周刊、九派财经、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