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发朋友圈羡慕别人按时发工资被开除,员工哪些权益应保证?吐槽单位的边界在哪里?

时间 • 2025-11-04 00:54:41
劳动
公司
员工

4月21日,河南商丘睢县一女子爆料称,因在朋友圈发一句“羡慕人家工资按时发放”被公司开除,而同事评论“我也羡慕”也被一起开除。该女子发布的照片显示,康宁医养中心开除通报内容为:因两名医务工作人员私自在朋友圈乱发,对公司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工资结清,予以开除。

▲通报截图

4月23日晚,河南睢县人民政府就此事发布通报称,2022年4月21日15时,张某、彭某到睢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被睢县康梦园医养保健服务有限公司开除,睢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立即介入调查。经查,张某、彭某自2022年2月19日到睢县康梦园医养保健服务有限公司入职,该公司未依法与张某、彭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该公司于2022年4月21日开除两人时已将工资进行结算。在调查取证后,22日13时,睢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该公司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整改指令书》,责令其依法限期支付张某、彭某自入职起的经济赔偿金。该公司已于22日15时将两人经济赔偿金支付到位,监察大队将对该公司整改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员工表达对工作单位不满引发劳动争议。但此事也引发人们对于员工吐槽单位尺度的思考。这两名女子的言论是否对公司形象造成了影响?员工吐槽单位的边界在哪里?单位无法按时发发放工资,是否应该体谅?为此,红星新闻记者采访了长期从事劳动争议研究的中国劳动协会副会长苏海南与河南豫龙律师事务所律师付建。

两名女子的言论是不是真的会对公司形象造成损害?

专家:两员工的言论具有私密性,影响力有限

上述企业提到的“因两名医务工作人员私自在朋友圈乱发,对公司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那么这样的吐槽是否就给单位造成了恶劣影响?

付建认为,两员工的言论不会对公司形象造成损害。因其言论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并非在微博、知乎等公共平台发表,其影响力有限。因此,并不会对公司形象产生严重影响。

苏海南表示,如果员工针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工资,发表批评和意见,这是员工的维护劳动权益的权利。如果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或相关法规政策,员工有权批评甚至举报,哪怕是一次延期支付劳动报酬,员工发牢骚,是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那么,在这起事件中企业是否可以因言论而解除劳动合同违法在何处?付建表示,公司的开除决定可能涉嫌违法,侵犯员工的劳动权和言论自由权。女子在朋友圈发表的言论,是对公司事实的一种陈述,并无诽谤、造谣或者恶意中伤。根据劳动法规定,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该员工的行为并不涉及严重违反公司章程,因此该公司的行为是违法的。

苏海南表示,公司要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没有法律政策的依据,其次他这种处罚员工的条款要有明文的规定。再者,有明文规定,却没有经过职代会的讨论通过,那么开除就是擅自解除劳动合同。

无法按时发放工资,是否应该体谅?

专家:企业受不可抗力影响延期发放工资需事先申请

现实中,时常有企业无法按时发放工资。这种情况下企业是否应该要求员工体谅企业?

对此,苏海南认为,如果确实由于疫情等不可抗力的情况,企业的回款不能按时到稍微延迟发放。那么企业就得向职工或者职代会预先通报,申请延期,如果职代会职工接受,可以延期。但也需注意,支付周期不能无限期的延下去,可以延期数天,但是不能从按月支付工资变成了两个月支付一次工资,这肯定就是违法了。

付建表示,企业要求员工体谅企业这种说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欠薪后公司应与员工协商具体发放工资事宜,消除员工的焦虑情绪,而非激化矛盾。

付建称,公司拖欠工资不一定会受到处罚,如果公司被责令限期支付拖欠的工资后及时支付了的,不会受到处罚。如果逾期支付的处罚,用人单位需要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如果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将构成犯罪,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普通人吐槽单位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判断是否违规?

专家:吐槽要依据事实,私人场合言论自由应受保护

那么,普通人吐槽单位的边界在哪里?如何判断是否违规?苏海南认为,最根本的是吐槽要有事实根据,不能是随意的吐槽,特别是不能恶意的去编造一些事情。再者,朋友圈人数不能太多了,如果人数太多了,吐槽的内容里面确有诬告编造的,可能反过来就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还是要依法维权。

付建表示,我国宪法保护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只要不违反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合法言论,都受到保护。员工在私人场合的言论自由应当受到保护,在公共场合对公司的合理建议也是其言论自由。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实习生马晓玉

编辑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